美國總統歐巴馬寫出第一行程式,比爾蓋茲、臉書 CEO 馬克佐伯格都在 code.org 上教人寫程式,寫程式幾乎成為一種全民運動。針對這種現象,電腦科學家彼得(Peter Norvig)提出了一些看法:
大家在急什麼?
為了要成為外科醫生,你很甘願的念好幾年醫學院,還要實習幾年後才熬出頭成為外科醫生,而且你從來不會看到一本書叫做「24 小時自學外科手術」。但是很奇怪了,到了電腦軟體領域就變了個樣,走進書店,電腦書架上總是可見《24 小時自學 C++》《24 小時學會 Java》之類的書籍,誇口在極短時間內讓你學會某某程式語言。如果在亞馬遜網路書店上輸入幾個關鍵字:「24小時」、「C++」,你會找到幾百本相關書籍,相信這裡面有很大的誤解。
首先寫程式入門的確很簡單,正如電腦科學家馬帝亞斯(Matthias Felleisen)所說:「要寫很爛的程式很簡單,連笨蛋都做得到。」但是要成為專家,就需要天資加上努力,還需要多年的實務經驗累積。從軟體初學者到專家這中間是差異很大的,許多人卻以為只要會寫幾行程式的就是專家,而且軟體不像一般的產業,軟體人才的產出差異性可高達十倍以上。因此你有時會聽到軟體工程師是低薪又爆肝,但同時又會聽到有些軟體工程師輕輕鬆鬆年薪破百萬。
學寫程式沒有捷徑
任何領域的專長都需要幾年的時間去培養,最重要的訣竅還是不斷接觸與學習,以下是彼得的五個建議:
- 確定你對軟體真的有興趣,因為你得花上萬小時去鑽研。
- 「做中學,學中做」,並牢記「有效學習需要挑戰有難度的工作來刺激。」
- 多與其他專家對話,看他們怎麼寫程式,現在有一些寫程式直播的網站,你可以去看看。
- 利用空餘時間做一些自己想做的專案 (side project),不只會讓你的履歷表更好看,也能更精進你的學習。
- 試著和其他程式人員一起工作,可從他們身上學到你沒想到的東西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